洪涛:用“新易货”扩内需促流通

来源:中国商联易货分会 发布时间:2022-07-15

2022年7月6日,“消费电子产品扩内需促流通政策研讨会”通过腾讯会议线上召开。来自工业与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中国计算机行业协会、中国电子音响行业协会、电信终端产业协会、北京工商大学、北京国信数字化转型技术研究院等单位的领导专家参加会议。会议围绕促进电子产品消费(包括稳定电视、手机等存量市场,扩大超高清、VR等增量市场)的措施建议;消费电子产品供需、流通渠道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打通二手消费电子产品流通的措施建议三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商务部市场运行调控专家、中国商业联合会易货贸易分会名誉会长、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教授在会上作了题为《用“新易货”扩内需促流通》的发言。他指出,在新冠疫情常态化背景下,易货贸易是一种新的理念和新的工具,建议发挥新型易货贸易的积极作用,促进内需,搞活流通。

以下为洪涛教授整理的发言内容:

一、用数字化应对疫情常态化

三年多来,我国抗击疫情取得阶段性成效,然而“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仍然十分艰巨。但是,市场主体的“业务一刻都不能够停”,否则会带来一系列的连锁问题。

近几年来,我国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政府采取了减税、降费、缓税、退税、免税等一系列税收组合政策。2020年我国持续公布实施了7批28项减税降费政策,新增减税降费规模超过2.6万亿元;2021年国家采取相应政策;2022年国家采取了退税减税的规模历史上最高,达2.5万亿元。预计2022年上半年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将新增退税减税降费及缓税缓费约2.86万亿元。同时企业采取了多种模式创新,如探索了“四无业务”(无接触交易、无接触物配、无接触支付、无接触服务),社区团购、直播带货、供应链金融、预制菜模式等不断涌现。

二、千政策万政策“合成谬误”无政策

三年多来,国家为了恢复经济先后出台了多项政策,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消费政策、投资政策、农业政策、工业政策、服务业政策、能源政策、就业政策、疫情政策,但是,政策的协同、统一相对不足,甚至出现“合成谬误”。所谓“合成谬误”,即单个政策的完整性,但是整体政策的非协调性,从而影响政策的实际效果。

当前对于中小微型企业和市场主体而言,保护其利益,让其正常的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三、电子产品扩内需促流通政策建议

1.以旧换新政策在新时期发挥重要作用。消费电子产品的以旧换新在当前能够发挥较大的作用,通过以旧换新促进消费电子产品的市场空间,从而促进消费电子产品的生产、流通、消费可持续发展。

2.探索“互换政策”扩大互换范围。“互换政策”不仅仅局限于某些产品,可以扩大到消费电子产品的多个领域,通过“互换”活动促进其发展。

3.用新易货促进内需活流通。在新冠疫情常态化背景下,我国经济和社会领域出现大量库存、资源闲置,可以采用新易货,来促进其产销的通畅。新易货是指物品、服务、资产、资源之间进行的非现金交易活动,是一种新的理念和新的工具。从物品的角度,它涉及到产品易货、商品易货;从服务的角度,它涉及到广告易货、商品易货、酒店易货、餐饮易货、旅游易货、培训易货等等各种各样的服务易货;从延伸的角度,资产易货涉及到土地、厂房、房地产等有形资产易货;资源易货涉及到股票、期货、股权、知识产权等无形资源易货。通过易货方式可以盘活现有的物品、服务、资产、资源,在信息透明的数字经济条件下,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债务可以消失。

新易货不仅在国内市场上可以采用,在国际上也十分流行。可以用现代易货进行石油、蔬菜、天然气、科技、服务等多种易货贸易活动。面对经济危机,阿根廷人通过以物易物换取食品;丰田在巴西推出允许当地农民使用玉米、大豆等谷物购买部分车型;中国与蒙古国作为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两国携手抗疫,涌现出“羊来茶往”的感人佳话。还有汽车易货贸易、大米换高铁、土豆换石油等案例......

俄乌冲突后,美国等西方国家将俄罗斯剔出SWIFT(以美元为主要结算方式)。此外,CIPS结算体系(人民币结算体系)、SPFS结算体系(以俄罗斯卢布为结算体系)、INSTEX结算体系(有10个欧盟国家加入,主要用于医药、农产品等领域的交易结算)将得到发展,这些结算体系还可以采取易货贸易的交易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