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应有易货贸易一席之地

来源:中国商联易货分会 发布时间:2021-06-01

2021年5月31日,北京市召开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媒体通气会,北京市将通过实施“十大专项行动”,培育建设具有北京特色和全球影响力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这十大专项行动包括打造优势互补、特色凸显的消费地标;推广数字消费新场景,试点建设“智慧街区”;培育北京“网红打卡地”,释放文旅消费潜力;扩容提质会展消费,打响会展消费城市名片等。

商务部特聘专家、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旧货业协会库存折扣商品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洪涛教授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北京是一个巨大的消费城市,又是具有千年文化的古老城市,城市特色鲜明,理应在国际消费城市建设方面成为引领者。在处理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时,应该把更多的自主权给市场,调动市场的积极性。

洪涛教授指出,随着我国城市化新发展,在“国内循环为主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下,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也是中国城市群建设的必然过程。国外许多城市既是著名的国际消费城市,也是重要的枢纽城市。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过程中,应形成特有的城市群结构体系,避免“千城一面”,避免城市群建设方面的重复建设和趋同投资。

目前,全国已有超过20座城市提出要加快推进建设或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北京、天津、山西、上海、江苏、浙江、山东、河南、湖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云南、陕西等15省区市都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推进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辽宁(大连、沈阳)、福建(福州、厦门)、贵州(贵阳)、安徽(合肥)、湖南(长沙)、四川(成都)等6省之前也明确有此计划。

谈到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方面有哪些建议,洪涛教授积极为易货贸易产业发声,呼吁提升易货贸易的产业地位。他指出,应注重发展绿色消费,例如建设社区易站(易货贸易站),建设数字易货贸易园区,开展国际消费易货,发展数字易货国际贸易。今年3月1日在全国开展的“易货节”活动,启动了易站、易货超市、易货园区、农产品易货贸易、城乡易货交易中心,甚至开展了再生资源易货(垃圾易货)模式创新,在全国具有较大的影响。易货贸易应作为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重要内容,占有一席之地。

据了解,2019年10月,商务部等14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商运发〔2019〕309号)。《指导意见》明确定义,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现代国际化大都市的核心功能之一,是消费资源的集聚地,更是一国乃至全球消费市场的制高点,具有很强的消费引领和带动作用。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带动一批大中城市提升国际化水平,加快消费转型升级,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对于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意义。

易货贸易是商品交易模式的创新,也是消费升级的一种方式,对搞活流通、促进消费具有重要意义。现代易货包括零售易货、公司易货、城乡易货、农产品易货、电力易货、超市易货、酒店客房易货、广告易货、房地产易货、产权易货、技术易货、社区易货等灵活多样的形式。作为适应消费方式不断创新的一种交易方式,易货贸易将成为促进消费的新亮点,在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